为您提供:山西晋城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花圈花篮
保福村花圈花篮店-专业提供山西晋城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花圈、殡葬花圈、殡仪花圈、葬礼花圈、丧礼花圈、祭奠花圈、吊唁花圈、丧事花圈、白事花圈、哀思花圈、公祭花圈。网上订购花圈让远在异地的亲友突破时空的阻隔去缅怀、祭奠已故亲朋好友,让他们在通往天路的旅程一路走好!
保福村花圈花篮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保福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保福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保福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保福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 >
晋城 >
泽州县 >
高都镇 >
保福村
配送范围:
热卖花圈
白事花篮
祭奠提篮
白事花束
保福村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
保福村隶属于泽州县高都镇,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部,东与高都镇北街村、南街村相连,西与东顿村接界,南和丹河流水相伴,北与北义城镇的南义城村相望,距晋城市区20公里。长晋高速公路、长晋二级公路在村西穿过,高大路和高泊路横跨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越。
(二)自然条件
保福村所在区域在全国气候分区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日照充足,一般以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冬季比较干燥寒冷,雨雪偏少;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春季温暖,干燥多风;秋季温和湿润,时有阴雨。年均气温13.2℃,全年最冷的月份为一月,最热的月份为7月。雨量主要集中在7、8、9月。雨热同季,是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霜量深度在20厘米左右,冻土深度在10厘米左右。
(三)自然资源
保福村村域面积3.73平方公里(5600亩),平均海拔755米,地势北高南低,村庄依山傍水,是一个以丘陵为主山川秀美的村庄。耕地面积2500亩,占总面积的44.6%;林地面积980亩,占总面积的17.5%;国家道路占地260亩,占总面积的4.64%。
(四)历史沿革与文物古迹
泽州多古镇,高都镇及其中之一。高都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以在此发现的高都文化遗址为有力的实证。据史料记载,夏桀王迁都于垂,史称高都。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高都县。以后历朝多次在这里建郡立州道,直到唐朝前期,这里一直是古代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行山重镇”。解放前,因高都是闻名遐尔的古镇、重镇,且地处一定的地域中心,集市贸易繁荣。解放后,高都作为晋城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并设置为建制镇至今。
高都新石器文化遗址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片、瓦片、骨针等物品。面积约420平方米。1996年调查,断面上可看到灰坑5座及文化层。文化层距地表深50厘米左右,厚度约2米。从采集的陶片看,时代单纯,均属龙山文化遗存。陶片的陶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和少量红陶、红褐陶、纹饰以篮纹和绳纹为多。器形有侈口折沿肥足鬲、方唇内折敛口缸、侈口折沿鼓腹罐、深腹筒形罐。另外有石刀、石铲等残石器。
道观三官庙、西庙(城隍庙)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我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强村和工商企业富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工商企业,引进康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万头猪厂,搞养殖、修气站、造能源;引进县林业局苗圃站在我村落户,搞苗木培育、改善生态;引进太行民爆农牧公司在我村投资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和肉牛养殖项目,同时带动我村村民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6栋,发展蔬菜产业;引进高都大酒店三部入住我村提高了服务产业的发展;引进润华煤机公司入住我村,开拓了工业的发展;先后发展予制厂、汽车修理厂、商业一条街等工商企业。实施了六大基地建设,即: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新能源基地建设、循环农业基地建设、蔬菜种植基地、苗木培育基地建设和节水灌溉基地建设。特别是特大型沼气站的建设和节水灌溉基地建设惠及于民生、分忧于国家、保护于环境、造福于后代,将养殖粪污转化为新型能源,广泛用于农村居民生活所需,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据统计,年产沼气达20万立方以上,全村685户村民从2009年开始全部使用沼气做饭,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煤炭2000吨。与此同时,我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沼渣沼液有效地利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作物做有机肥料施用,为人民生活生产出健康的绿色食品。目前为止,全村2520亩耕地中,实现水肥喷灌的农田1800余亩,可节约化肥投资每年达8万余元。每亩以增产150斤粮食计,每年全村可增产27万斤,增加收入达35万元,大大地推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步伐。使我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300余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兴村,生态文明建村战略,精心打造全县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我们以建设文明、和谐、文化新村为目标:
(1)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活动场所,现已投入使用的有:特色文化大院(内设棋牌室、游艺室、民俗陈列馆、书画展览室、农家书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占地面积1500余平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米,藏书7600余册,各种报刊30余份,音像制品300多盘,健身器材15种左右。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门球场两处(分男子和女子)、休闲广场、文体广场等。特别是节日期间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八音会、舞蹈表演、游艺活动、门球邀请赛),连续几年办元宵节灯展。
(2)创新美好家园,新建了住宅小区,并实施社区化管理做好三供三化工程(供气、供暖、供水、绿化、硬化、亮化)提高村民居住条件。
(3)培育新型农民,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现已成为宽裕型小康村、和谐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